时间:2023-05-16 08:58:33 | 浏览:281
蚯蚓是一种有益的环节动物,可以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作为饲料,转化为高品质的蚯蚓粪和蚯蚓液,同时也是鱼类、家禽和宠物的优质饲料。蚯蚓养殖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还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态效益。但是蚯蚓养殖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之前介绍过一篇大致的蚯蚓养殖步骤,但觉得有些地方讲的还是不够细,特别是在饲养环节,因此这次再重点来介绍一下蚯蚓养殖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来给大家一个参考,不足之处还请留言指正,觉得有用的可以加个关注,小编会不定期整理一些相关资料给大家一起讨论。
蚯蚓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适应性。养殖时应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寿命较长以及容易驯化管理的品种作为养殖对象。目前比较优良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这几个品种是由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后所得到的,其他优良品种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根据所选品种的生长要求以及生活习性,选择距离养猪场或养鸡场较近、温暖潮湿、地势平坦、天然食物丰富、植物茂盛、水源获取方便、僻静且无污染的地方作为养殖地点。除此之外,还要求养殖场所接近自然环境、富含腐植物、*壤柔软、能灌能排、日照充足 (但是不能受到阳光的直射)。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也是蚯蚓的食物来源,基料的好坏对于能否成功养殖蚯蚓起着决定性作用。基料一般可以用猪粪、稻草或瓜果混合而成,要求密度和压力较小、含水量较高、保水性较好、透气性较强。制作基料时,首先准备40%的草料,60%的新鲜猪粪,再加入一定量的红糖以及EM菌发酵液,然后浇水、拌匀,使基料的含水量处于55-70%之间。基料不能压实,并且高度以1米左右为宜,需保持松散状态,最后覆盖薄膜进行密封,再经过20天左右的厌氧发酵即可。
蚯蚓的养殖床一般需要在地势平坦、质松软、没有大块壤,既能灌水又能排水的地方进行建立。建立养殖床之前应事先将地面整平,再将经过发酵的基料均匀的铺于地面,厚度达到10厘米左右、宽度达到1米左右即可。基料铺好后,将蚯蚓种均匀的洒在上面,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0.4公斤蚯蚓种,如果是夏季,则投放密度可以适当缩减,冬季则可以适当提高投放密度。铺好蚯蚓后,往蚯蚓上面再铺一层基料,基料上覆盖一层稻草,以此来保温、保湿。铺好后,对基料浇适量的水,经过1天后再检查,若发生蚯蚓外逃、萎缩、肿胀、死亡等现象,则要及时查明原因 (通常是因为基料没有发酵好所导致,可重新进行发酵)。养殖床之间的间隙要求达到1米左右,这样方便加料和管理。
(1) 蚯蚓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温湿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蚯蚓的生长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0℃,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30℃时,均不利于它们生长。温度处于0℃以下时,蚯蚓会被冻死;温度超过32℃时,蚯蚓停止生长,达到40℃以上时,蚯蚓会死亡。
(2) 适宜蚯蚓生长发育的水分含量为60-70%,孵化期的水分含量以56-66%为宜。水分过低会导致蚯蚓干燥、缺氧、死亡;水分过高会导致基料发霉、变质、产生有毒气体、引起疾病。
(3) 蚯蚓的生长繁殖还和PH值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要求将生长环境和基料的PH值保持在6-8,比较适宜的PH值为7。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蚯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 。
(1) 一般情况下,只需20天左右的时间蚯蚓就能将猪粪转化为蚯蚓粪,因此需要适时补料。补料时,可在原料的基础上覆盖新料,新料的添加量要根据蚯蚓的食量来决定。同时新料要铺设均匀,并覆盖稻草,之后要经常浇水保湿。
(2) 补料的种类和质量也很重要,应选择富含有机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饲料,如猪粪、稻草、瓜果、菜叶、厨余垃圾等,要求饲料新鲜、无异味、无污染,避免使用含盐、辣、酸等刺激性物质的饲料,以免伤害蚯蚓的皮肤和消化道。
(1) 浇水是保持基料湿度和温度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浇水的次数和量要根据季节、气候和基料的干湿程度来决定,一般每天或隔天浇一次水,水质不能受到污染,水流量不宜太大,一般以浇透为宜,使上层和下层的料能够接上即可。
(2) 浇水的适宜时间通常为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夏季要注意防止高温导致蚯蚓外逃或死亡,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量,降低基料温度。冬季要注意防止低温导致蚯蚓冻伤或冻死,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和量,提高基料温度。
(1) 养殖床中不能混入其他杂物,同时要定期进行疏松,以保证空气的流通性和幼蚓的成活率。疏松时要轻柔,避免伤害蚯蚓和卵囊,可用铁耙或竹耙等工具进行。
(2) 养殖床之间的过道要保持干净,并定期清理蚯蚓的粪便,以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度。蚯蚓粪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种植果树、蔬菜等作物,也可以加工成颗粒状或液体状的肥料产品。
(3) 养殖床要定期检查,观察蚯蚓的生长情况和饵料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发现蚯蚓外逃、死亡、疾病等异常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饵料种类和数量、改善养殖环境、增加通风换气、使用药物防治等。
(1) 蚯蚓的世代间隔大约为60天左右,养殖期间要及时收获,防止蚯蚓外逃或过度拥挤。一般情况下,当每平方米的蚯蚓数量达到1.5-2万条、大部分蚯蚓的体重达到400-500毫克时,便可开始收获。如果是夏季,通常可每个月收获1次,如果是春季、秋季、冬季,则每3个月可收获2次,收获后要及时补料、浇水,每个月可加料1次。
(2) 收获时要注意避免高温、低温、强光等不利因素,以免影响蚯蚓的活力和品质。收获前最好在晚上或阴天进行,收获后要及时将蚯蚓放入阴凉、潮湿的容器中,避免暴晒或冻结。
(1) 最常用的收获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将养殖床上的饵料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2) 另一种收获方法是机械筛选法。利用专门的筛选机械,将养殖床上的饵料和蚯蚓一起倒入筛网中,通过振动或旋转等方式,将饵料和蚯蚓分离。这种方法效率较高,但需要较多的设备和资金。
(3) 还有一种收获方法是诱导迁移法。利用蚯蚓对新鲜饵料的偏好,将新鲜饵料放在养殖床的一侧或上方,使蚯蚓自动迁移到新鲜饵料处,然后从另一侧或下方收集留下的老饵料和蚯蚓。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需要较长的时间。
大家觉得这次讲的够细吗,之后再讲讲的销售渠道,毕竟养殖的目的也是为了挣钱,所以销售渠道也是比较重要的,大家知道哪些销售渠道吗,可以留言,好让小编汇总。
蚯蚓是一种钓鱼的重要饵料,而且还是给畜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而且在药用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可以解热、降压、利尿等作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护肤美容。而且其粗蛋白含量很高,常被用来加工成各种副食品,不过蚯蚓有两种,一种是青蚯蚓,一种是红蚯蚓
文:森蚯蚓在地球上随处可见,对环境没挑剔、易于人工饲养。蚯蚓是杂食性动物,以腐烂东西为食,经蚯蚓体内微生物和消化系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和淀粉酶等作用,迅速分解、转化为易于自身或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排泄后形成蚯蚓有机液体和固体肥料。
蚯蚓是一种有益的环节动物,可以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作为饲料,转化为高品质的蚯蚓粪和蚯蚓液,同时也是鱼类、家禽和宠物的优质饲料。蚯蚓养殖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还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态效益。但是蚯蚓养殖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之前介绍过一篇大致的
蚯蚓城市里并不常见,但是每到雨过天晴,在很多公园的硬化地面上能看到很多蚯蚓在痛苦的等待生命的结束。没办法,谁让蚯蚓怕水怕光呢。但是,蚯蚓的的确确是一个好东西。蚯蚓是什么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这个很术语化的解释大家
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农民大张。今天继续来聊聊农村赚钱那点事。关心农业新闻的朋友应该有发现吧,近两年网络上面铺天盖地的都是养殖蚯蚓的广告以及养殖蚯蚓赚钱的故事。于是很多朋友就疑惑了,这个养殖项目到底是骗人的,还是真有
蚯蚓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
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一.选种 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
正文:养殖蚯蚓是最近几年非常火爆的项目,很多人都因为养殖蚯蚓而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因为跟风养殖,没有学习过硬的养殖技术,导致他们养殖失败了。这些人养殖失败后,没有找自身原因,而是把责任推给养殖技术难,甚至把责任归纳为这个行业不
蚯蚓蚯蚓,大家非常的熟悉,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去真正注意到这种生物。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在他的著作:《腐殖土的形成和蚯蚓的作用》中写到: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的生灵像它们一样,虽看似卑微,却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蚯蚓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10月8日,安福县枫田镇车田村王志伟在养殖红蚯蚓。去年以来,王志伟租用2700平方米钢架大棚,利用牛粪养殖大平二号药用红蚯蚓,年收入8万余元,成为安福县循环农业示范户。特约通讯员 刘丽强摄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
蚯蚓众所周知农村随处可见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关于蚯蚓养殖方面的问题蚯蚓床的管理蚯蚓不喜欢干燥的环境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所以蚯蚓床必须要保持潮湿当然湿度也不能太大 湿度高就了会导致蚯蚓床的腐败 蚯蚓栖息的环境变坏了蚯蚓自然而然也不会太好 蚯蚓床
本报讯 近日,莘县徐庄镇西梁庄村第一书记王云良,经过多方考察论证,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当地养驴场、养牛场的秸秆、菌渣和生活污泥等有利资源饲养蚯蚓,并生产蚯蚓有机肥。该项目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和有关专业技术团队的公司联
1 蚯蚓生长所需条件而蚯蚓养殖治理粪便技术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方可实施,了解蚯蚓生活条件是影响此项技术的关键。1.1 合理安排养殖的密度人工养殖蚯蚓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要在一定限度内增加养殖密度,但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反而会使个体生长和繁殖速度
牛粪和蚯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林口县绿之源牧业有限公司牛家明手中却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企业逐渐壮大,产业日趋成熟,与村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引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牛家明是林口县绿之源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通过多年发展
3月13日,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新村刘营自然村一块田地上,既没有种植庄稼,也很少看到杂草,却有着一行行散发出淡淡牛粪味的田垄。经过打听,记者了解到,这里是该村返乡农民工刘杰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