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08:36:00 | 浏览:326
来源:中国妇女报
■ 记者 姚建
编者按
乡村大地,是农民的舞台,是有文化有技术、善学习勤钻研的现代职业农民大展身手、创新创业的职场。在这辽阔的舞台和职场之上,活跃着一大批专注农业、智慧超群、敢于创新又认真细致的新型职业女农民, 她们中有“土专家”“田秀才”“技术能手”,也有回乡创业、下乡务农的女大学生、女硕士乃至女博士。她们,可以用同一个名字来命名:“匠心女农人”。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需要大批善于学习和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农村部从今年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年提质增效行动,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质量效能。可以预期,乡村田野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匠心女农人”,深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乡村新女性周刊从本期推出“匠心女农人”系列报道,聚焦有文化、有技术、有情怀、敢追梦的现代职业女农民,报道她们在学习和运用现代农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的经验和成就,呈现她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工匠精神”,以及在推广农技、帮助农民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方面的不懈努力……
穿过一条阴暗的地道,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跟随法月萍,来到了位于山东省禹城市伦镇的法博士蚯蚓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在西红柿蚯蚓立体种植养殖大棚里,一排排绿意盎然的秧苗间,西红柿的清甜味道弥漫,在棚里劳作的妇女脸上洋溢着笑容。
“你看这西红柿不上底肥,不打农药,一掰开,全是沙瓤,都是小时候的味道。”法月萍摘下成熟的西红柿,热情地请记者品尝。
今年48岁的法月萍,从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企业咨询顾问工作,一年收入200多万。然而,春风得意的她却在7年前选择回到农田养蚯蚓,利用蚯蚓生态循环科技,开发蚯蚓产业,打造绿色循环的种养加模式……
养蚯蚓的理念:
深加工提升蚯蚓附加值
“选择蚯蚓产业,绝不是一时冲动。”法月萍告诉记者,2011年,在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她因为一个项目对蚯蚓产生了好奇,通过查阅国内外600多篇论文,她发现了蚯蚓的独特功能。
“蚯蚓的消化系统能分泌多种酶,可以把吃进去的有机废弃物迅速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经排泄后成为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既可以改善土壤、节约成本,还可增加收成。”经过缜密的思考,带着骨子里的拼劲儿,法月萍决定投资农业,做蚯蚓产业。
经过多方考察,2012年,法月萍在济南山区试养蚯蚓。 2014年,恋上红蚯蚓的她辞去咨询师工作,拿出200万元积蓄,又筹集了300万元,带着创业团队回到老家山东淄博,在高青县流转400亩土地成立公司,引进10吨红蚯蚓,开始创业。
拉牛粪、指导农民养殖蚯蚓……法月萍天天待在大田里。创业阶段资金紧张,有时候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法月萍就出去讲两天课,挣讲课费发工资。
蚯蚓肥硕了,收购蚯蚓的客商纷至沓来,可法月萍却一一谢绝,因为她深知:“虽然从牛粪转化为蚯蚓粪,价值提升数十倍,用蚯蚓粪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亩产可增产10%以上,但是蚯蚓深加工的附加值远远不止于此。”
在位于德州禹城的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记者看到,从高青运来的红蚯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被提取成几种神秘的液体。
“这是从红蚯蚓中提取的蚯蚓活性酶多肽液,喷施于农作物叶面,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化肥农药,实现化肥减施、农业增效,让土地更有生机。我们在烟台苹果、高青冬桃、草莓等果蔬上喷施过,质量、产量有明显提高。”法月萍研发团队成员、山东大学毕业的硕士王晓晶介绍道,“蚯蚓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许多活性物质,像蚓激酶、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等,我们正在进一步试验提纯,应用于健康产业方面,拉长蚯蚓的产业链,提升蚯蚓的附加值。”
2017年,法月萍将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禹城,全面打造蚯蚓微生物生态工程系统。他们建起2个蚯蚓养殖车间,购置1万个养殖箱,槽式养殖面积达800平方米。同时,法月萍加大科研投入,投资200多万元,组建了研发中心和团队。王晓晶说,作为研发团队的灵魂人物,法月萍的“钻”劲儿激励着大家。用活体蚯蚓研制活性酶植物营养液时,法月萍在实验室一等就到后半夜,带着大家翻阅相关学术著作,上门请教学术权威,经过近千次实验,终于研制成功。
法月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3万吨蚯蚓活性酶植物营养液就能带来90亿元收入,投入只是其百分之一,能使300万亩农田化肥减一半,100万亩农田实现有机种植,社会效益巨大。
养蚯蚓的信念:
让小蚯蚓长成大产业
2017年,法月萍参与了“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申请20万元扶贫资金,连续5年拿出收益的10%帮助贫困户脱贫;在禹城伦镇建起26个扶贫大棚,每年每个大棚支出2万元扶贫款。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的法博士蚯蚓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2/3以上的就业人员是当地的农村妇女,她们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一个企业总是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法月萍介绍说,目前,她正在教授、带动禹城伦镇农户运用蚯蚓粪和活性酶植物营养液种植有机蔬菜,让更多农户致富。同时,她计划使农业种养殖与蚯蚓深加工产业成为生态体验式旅游的基础和依托,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实现禹城伦镇从蚯蚓小镇向有机小镇转变,再转型升级为健康小镇,使小蚯蚓真正长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巾帼脱贫。
“利用蚯蚓生态循环科技,深化废弃物的利用,通过农民使用蚯蚓粪和蚯蚓活性酶多肽液,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发展。这种绿色循环的农业模式,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包含着三产融合和农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仅需要人们意识上的转变,更需要在技术、农业生产结构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我养蚯蚓的真正意图。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会坚持我的信念。”谈起她的大农业、大环保产业构想,法月萍眼神坚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法博士”品牌已注册5大类商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公司已启动年产500吨蚯蚓活性酶制剂生产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5亿元。2018年,法博士蚯蚓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采用蚯蚓养殖与有机果蔬种植的种养加模式,已获得有机食品转换证,与15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2018年6月,第一届世界蚯蚓大会上,法月萍当选为国际蚯蚓产业联盟筹委会副主席。
“我们会继续扩大规模,将在河北、江苏建设养殖基地。”法月萍信心满满地说道。
很多网友想了解蚯蚓的习性,刚好,前几天我们在蚯蚓床上面了铺了4500斤下去,这蚯蚓种吃猪粪吃的特别快,每天都要吃好几吨牛粪!到了晚上的话我们还要巡逻,去看看有没有蚯蚓逃跑或者住的不舒服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蚯蚓的习性……我们去晚上蚯蚓吃的
蚯蚓是一种钓鱼的重要饵料,而且还是给畜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而且在药用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可以解热、降压、利尿等作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护肤美容。而且其粗蛋白含量很高,常被用来加工成各种副食品,不过蚯蚓有两种,一种是青蚯蚓,一种是红蚯蚓
蚯蚓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
欧美圈很多艺人都有着非常高的学历,近日霉霉泰勒斯威夫特就顺利从美国纽约大学博士毕业,随后网上也晒出了一大波当天霉霉的美照,穿着博士服的她,站在人群中可以说是非常的抢眼。霉霉高调参加博士毕业典礼!金发红唇美貌闪耀人群,穿开叉裙好美霉霉博士毕业
来源:中国妇女报■ 记者 姚建编者按乡村大地,是农民的舞台,是有文化有技术、善学习勤钻研的现代职业农民大展身手、创新创业的职场。在这辽阔的舞台和职场之上,活跃着一大批专注农业、智慧超群、敢于创新又认真细致的新型职业女农民, 她们中有“土专家
27日早上一则#南大博士放弃200万年薪回村养蚯蚓#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稳定高薪的工作是很多“打工人”所追寻的目标,但有这样一位从南京大学毕业的女博士,44岁时放弃年薪200万的讲师工作,回农村老家,拿出200万元的积蓄承包400亩地养
"这个牛粪很好,透气性好,氮含量高,是我们需要的优质粪。"高青县高城镇的一家养牛场内,一位时尚而干练的女性随手抓起牛粪在鼻尖一闻,分析地头头是道。她叫法月萍,东南大学1992届校友,一个放弃了200多万年薪,毅然回到农田的"蚯蚓女博士"。法
大家好 我是小妹很多那个钓鱼的网友私信我就是他们买回去的蚯蚓当天没用完放在家里面的话一晚上跑的满地都是今天我教大家几个简单的方法让大家可以在家轻松的养点蚯蚓钓鱼首先第一步找一只陈年已久不经常用的旧桶或者废桶也可以的我们加点稻草下去先铺一层
菜菜陆有很多菜友说蚯蚓难养,吃、跑、臭等等问题。而我养了1年,完全没有这些问题。小有心得,下面用图片分享一下蚯蚓如何把厨余垃圾变成肥料的过程。一号厨余:(昨天晚上的剩米饭+菜头+菜皮+白萝卜皮)+(今早的早餐:胡萝卜皮+胡萝卜渣+涮牛奶瓶水
导读:电捕蚯蚓将被严厉打击,小蚯蚓为何如此重要?钓鱼还能用蚯蚓吗?近日,小小蚯蚓再度引发网友的关注,因为它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央一号文件里。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门章节中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
文:森蚯蚓在地球上随处可见,对环境没挑剔、易于人工饲养。蚯蚓是杂食性动物,以腐烂东西为食,经蚯蚓体内微生物和消化系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和淀粉酶等作用,迅速分解、转化为易于自身或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排泄后形成蚯蚓有机液体和固体肥料。
导读:蚯蚓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很常见,作为软体动物生存于土壤之中,并为这个微妙世界作出自己的默默贡献。在如今的养殖行业,蚯蚓的养殖成了一个火爆业务,当它的商业价值被发现之后,各种蚯蚓的养殖产业纷纷出现。 不管是中药材还是饲料添加剂加工,蚯蚓都是
王泽铺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采用最新专利技术把黑水虻粪渣经泰国蚯蚓二次转化,以植物乳酸菌、蚓液酵素和蚯蚓粪为主要原料,应用先进生物技术精制而成,将有机物-甲壳素 - 微生物-生长因子有效的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活性,最终达到增肥、抗病
“蚯蚓为躲光会不断钻进下层的土壤里,我们会一层一层把上面的土去掉,到最后剩的就都是蚯蚓了。”在成都邛崃市固驿镇杨坝村一个农场里,工作人员用手翻开巴掌大的泥土里,成片的蚯蚓在其间蠕动,“气温高点的时候更多,翻一坨起来里面的蚯蚓比泥巴还多”。工
致富道路千千万,但你见过养蚯蚓、卖蚯蚓粪的吗?在四川眉山,80后的女大学生廖丹丹已经在祖辈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了9年。如今,她的“蚯蚓王国”初具规模。在数百亩的养殖场中,数以亿计的蚯蚓正在土层底下成群蠕动,只要有人揭开头顶的泥土,这些不起眼的、